股票上杠杆是什么 李贺写下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200年无人能对,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半句_石延年_仙人_唐朝
唐朝中期股票上杠杆是什么,大约是唐宪宗元和五年(公元810年)左右。
在洛阳城里,有个刚过二十岁的年轻人,正对着油灯埋头写诗。他叫李贺,字长吉,是唐朝宗室的一个远支后代,虽然顶着个“皇孙”的名头,可家境早就破败了。
李贺从小就特别聪明,据说七岁就能写出让人吃惊的好诗。长大了,他最大的梦想,就是能去长安城当官,干一番事业。
不过,当时做官要走科举这条路,可他爹名字叫“李晋肃”,因为“晋”字和“进士”的“进”字谐音(古代讲究避讳,就是不能直接写或说皇帝、长辈的名字或同音字),有人就说李贺考进士犯了他爹的名讳,这不吉利,硬是堵住了他考试的路。
这下把李贺给憋屈坏了,一身才华无处施展。那阵子,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,又对未来充满了迷茫。
展开剩余89%在这种极度郁闷和不得志的心情下,他想到了一个历史上的故事:汉武帝刘彻晚年追求长生不老,在长安建章宫门口立了高大的铜仙人,手里托着个巨大的铜盘,用来承接天降的露水,以为喝了这露水就能长生。
后来汉朝灭亡,魏明帝曹睿派人要把这个铜仙人从长安搬到洛阳去。
李贺就想象,当铜仙人被撬起来,离开汉宫的那一刻,它该有多么不舍,多么悲痛!要是上天也像人一样有感情,恐怕看到这故国沦亡的景象,也会因为过度悲伤而衰老吧?
灵感就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李贺。
他在昏暗的油灯下,忍着那种胸口发闷想吐的感觉(他写诗特别投入,常常呕心沥血),终于写出了几句诗,其中有两句特别震撼人心:“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!”
这后一句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意思是:如果老天爷也像人一样懂得感情,那么他看到人世间这么多悲欢离合、兴衰成败,也会因为悲伤愁苦而衰老下去。
这个想法极其大胆,极其新奇,把永恒的上天拟人化,极具情感冲击力!
这句诗很快就随着李贺的这首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传开了。
一句诗,难倒两百年文人
李贺的这首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,连同那句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很快就传遍了当时的文人圈子。
读过的人,没有不佩服的。大家都觉得这句诗写得实在太绝了!它把那种面对历史兴亡、人生无常时的巨大悲痛,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表达了出来,既深刻又悲怆,想象之大胆,简直前无古人。
于是,很快就有文人想挑战一下。
有人就琢磨着,要是把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单独拿出来,当作一句“上联”,给它配一个“下联”,对成一个工整的对子,那该多好?如果能对出一个同样精彩绝伦的下句,绝对能让人拍案叫绝!这个念头一起,麻烦就来了。
从唐朝中期往后,文人墨客们就开始尝试着对这句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。可是,不管你是科举高手,还是诗词名家,无论怎么想,怎么试,对出来的句子,要么是勉强在字面上应付一下,意境上根本配不上;要么就是味道差得太远,感觉俗气或者别扭。
这句诗的“魂儿”太难抓住了!
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短短七个字,包含了宇宙时空的沧桑(天),拟人化的深刻情感(有情),以及最终指向的衰老、永恒、无情这种宏大命题(天亦老)。
要找到一个能同样分量、同样意境高远、同样具有哲学思考的对句,简直像大海捞针。
从唐朝中期,经过整个五代十国的乱世,一直到北宋王朝建立以后,两百多年的时间里,不知道多少才子诗人绞尽脑汁,试了又试,愣是没人能对出一个让大家都服气、公认完美的下句来。
时间久了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这句诗,在文人圈子里就成了个公认的难题,甚至有人说它是“奇绝无对”的绝对儿。
李贺怎么也没想到,他灯下一瞬间的悲情喷涌,竟然给后人设下了这样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关卡。
宋朝的酒狂诗人
日子一年年过去,转眼到了宋朝。
在北宋仁宗皇帝当政的时候(大约在公元1030到1040年之间),文坛上出了个很有意思的人物,叫石延年。这位石先生字曼卿,祖籍幽州(后来搬到河南商丘)。
在北宋初期的文坛上,他是有点小名气的。
不过,他这个人最出名的倒不是他写了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篇,而是他做事不按常理出牌,特别喜欢喝酒,而且一喝就疯疯癫癫的,搞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,人称“酒仙”。
比如喝高兴了,把自己头发散开,脱了鞋子,甚至披个麻袋片子坐在街上瞎嚷嚷。
在正经的官员和文人们眼里,他这种做派有点不靠谱,是个“狂士”。但他也有正经一面,当过小官,会写诗,也写点文章,但作品不算太多。
也许正是因为他这种不守规矩、天马行空的性格,在面对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这个被所有人看作“绝对”的句子时,反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。
他脑子里可能压根儿就没觉得它有多“绝对”,别人不敢碰,他石延年偏要来试试!
酒酣耳热的下联出世
石延年这人特爱交朋友,也特别敢说话。
他最好的朋友之一,是北宋非常有名的大文学家、当时在开封当大官的天章阁待制,李淑。李淑学问很大,官做得也不小。
有一次呢,估计是石延年又喝得半醉了(也许这正是他灵感的来源),也可能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到了诗文。
石延年突然想到了那个难倒两百多年文人的“绝对儿”。他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,一个绝妙的下联蹦了出来!他兴奋地一拍大腿,冲着旁边的李淑或者当时在场的朋友就说:喂!老李(或者某位朋友),我这有个下联,配那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你看怎么样?接着,他得意地念了出来:“月如无恨月长圆!” 他解释道:月亮上面没有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树的恨事吗?(传说中月亮上有阴影,被视为嫦娥和吴刚带来的愁恨象征)。
如果月亮真的没有那些人间离别的遗憾和愁恨,那它就该一直是圆满的,永远又亮又圆才对!“月如无恨月长圆”,上联讲“天”,下联对“月”;上联说“有情”,下联对“无恨”;上联说“天亦老”,下联对“月长圆”!字字对仗,简直工整得像拿尺子量过!
脑补一下这个意境:上联说上天因有情而衰老,指向宏大但充满哀伤;下联说月亮因无恨而长圆,同样宏大,却指向一种完满、永恒的宁静!两句话合在一起,天上和月亮相互辉映,有情对无恨,衰老对长圆,一悲一静,一抑一扬,仿佛整个宇宙的悲欢都在里面了。
既回答了上联那种深沉的感慨,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境界,而且那意思越想越觉得深邃有味。
在座的李淑或者其他朋友,听到这个对句,当时就震惊了!大家细细一琢磨,无不拍案叫绝!
困扰了无数诗人学者两百多年的超级难题,居然被这位性情狂放、嗜酒如命的“怪人”石延年,在醉意微醺之间,信口就给对出来了!而且对得如此工整,如此巧妙,如此有意境!
传诵千年的绝配
石延年这“月如无恨月长圆”一下联一出,可不得了!当时就震动了北宋文坛。
很快,这个对子就像长上了翅膀一样,传遍了天下读书人的耳朵。
大家都说,真是绝了!
再也没有比这个对得更完美、更贴切、更有味道的下联了!困扰文坛两百年的“绝对”,终于有了最圆满的归宿。
这对子有多好呢?后来北宋的大文豪欧阳修写书(比如《归田录》),提到石延年的时候,特意把他对出这个千古绝对儿的故事写了进去,作为证明石延年虽然狂放不羁,但确实有大才的重要例子。
再往后到了清朝,甚至乾隆皇帝主持编修《四库全书》,里面的总纂官、大学者纪晓岚(纪昀)在评论前人对这对句的看法时,也不得不感叹,这个对子真是太妙了,几乎是无法超越的。
时间是最好的裁判。
从宋朝到现在,又过去了一千年。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月如无恨月长圆”这一对子,成为了古典文学史上公认的绝对佳配。
它不仅仅是一句好对子,更寄托了古往今来人们面对宇宙、时光、情感时共同的思考与喟叹。
而且,它的生命还在延续。
到了现代,我们伟人在他那首著名的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里,也化用了李贺的句子: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” 可见这句诗的生命力有多强。
而回到起点,我们真得感谢那位只活了二十七岁、留下惊世绝句的“诗鬼”李贺,也感谢宋朝那位不拘一格、醉意朦胧间点破千古难题的“酒狂”石延年。
他们一个提出了问题,一个解决了问题股票上杠杆是什么,相隔两百年,他们的才华却在这一句中完美交汇,共同铸造了汉语星空中这道永不熄灭的璀璨光芒。
发布于:江西省